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中国古代油料与油脂研究综述

来源:粮食与油脂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1-17 15:1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,在2018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指出,我国是世界油料作物生产、贸易大国,也是油脂消费大国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社会生活中油脂的需求与

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,在2018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指出,我国是世界油料作物生产、贸易大国,也是油脂消费大国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社会生活中油脂的需求与日俱增。目前我国食用油料进口量超过60%,是全球进口总量最大的国家,油料产品供给安全面临巨大压力;另一方面,油脂的绿色、健康、多元化消费已成为当前的趋势,既要满足油脂产品量的供给,同时也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新需求。可见,油料供应、油脂产量及其品质是今后我国油料与油脂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[1]。总结与油脂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,发掘有用知识,可以为将来开展油脂研究提供参考。

一、综合性论著概况

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古代油脂问题关注较早,在科技史学界油脂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。如日本学者篠田统的《中国食物史研究》[2],简要介绍了古代动植物油脂的生产,并且介绍了油脂在黑陶加工、绘画方面的应用。陈道章的《中国古代化学史》[3],简要介绍了油脂在防水、点火照明、调漆、化妆等方面的应用,将历史上油脂的广泛用途首次展现给了读者。黄兴宗的《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·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》[4],认为汉代以前高效榨取植物油的方法应该是广受大众欢迎的,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因此早期历史文献中几乎不见植物油的生产方法。早期人类广泛食用的是动物油脂,笔者的《动物油脂与秦汉时期社会生活》[5](P287-295), 主要论述了动物油脂在饮食、润滑、照明、医疗等多个层面的应用。随着压榨技术的开发以及优质油料作物的广泛栽培,植物油脂逐渐在生活中被广泛利用。王星光教授与笔者的 《魏晋至隋唐时期油脂生产与应用探研》[6](P34-46),论证了汉代植物油压榨技术开始出现,魏晋至隋唐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,并从当时的油料作物种植、植物油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探研。植物油脂相比动物油脂,价格经济、使用便利,且更加健康,植物油在饮食、燃料照明方面渐渐取代了动物油脂的地位。胡蝶的硕士论文《宋代膏油研究》[7],从动物油、植物油和矿物油三大类展开论述,认为膏油的种类、产量增多改善了宋人的生产、生活,促进了宋代经济发展,推动了文化繁荣。笔者的博士论文《元明清时期油脂研究》[8],指出元代以后油料作物在各地广泛种植,榨油技术也不断进步,植物油的使用日益兴盛。在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,动植物油都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。

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古代油脂问题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,主要包括油料作物栽培、榨油技术、油脂经济与油脂应用等几个方面。下面重点从与油脂关系密切的几个研究范围展开综述,回顾、总结并评述已有的学术成果。

二、油料作物栽培史与地理分布研究现状

(一)关于单种油料作物种植史的研究概况

上古时期我国植物油主要来自大麻与荏子。孙永刚的《大麻栽培起源与利用方式的考古学探索》[9](P16-20),根据考古资料,证明我国北方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开始利用大麻。董云岚[10](P27-28)、郗荣庭[11](P89-94)认为陕西、河北、河南等地区自古就有野生的核桃品种,我国也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。李延邦、刘汝温《油用亚麻史略》[12](P86-88), 认为油用亚麻来源复杂且说法不一,其中的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的物种,其栽培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。开始时,油用亚麻只做药物使用,到了明代才有利用油用亚麻榨油的明确记载,亚麻油可用于照明、食用、肥料等。

关传友 《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》[13](P21-28),论述了隋唐以来我国油桐树栽培的地域演变,以及桐油的各种用途等,对古今油桐业的发展做了总结。罗桂环《中国油菜栽培起源考》[14](P23-28),辨析了我国古代芥菜型、白菜型油菜的栽培历史,认为我国为油菜的起源地。何炳棣《美洲作物的引进、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》[15](P34-41),通过分析地方志,探讨了明代花生从南美洲传入我国的历史。有关棉花在中国传播的历史,可参考程溯洛的《中国种植棉花小史》[16](P23-25),以及佟屏亚的《棉花的传播史》[17](P36-38)。

(二)综合性农史论著中关于油料作物种植的研究成果

李长年主编的《中国农学遗产选集·油料作物(上编)》[18],主要分为油料作物名称来源、地理分布、植物形态、药性及用途、生产技术等部分,收录了古代典籍中与油料作物相关的记载。李璠《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》[19],对我国历史上的油料作物种植做了全面的论述,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,书中某些观点仍然值得商榷。阎万英、尹英华《中国农业发展史》[20],对大麻、芝麻、芸苔、花生、向日葵在栽培、榨油等方面进行了概述。蔡骥业等人编著的《广西油料作物史》[21],对广西地区花生、油菜、芝麻、油莎豆四种作物的栽培史做了简要的概述。袁剑秋《中国油料植物小史》[22](P77-84),对芝麻、花生、菜籽、大豆、棉籽、油桐等六大主要油料作物以及其他22种油料作物的种植与用途进行了简单介绍。吴存浩《中国农业史》[23],认为自从晋代榨油技术兴起之后,芝麻才被广泛用作油料作物。李根蟠《中国农业史》[24],对油菜、大豆、花生榨油也有论述。刘英的硕士论文《中国古代作物油料研究》[25],将油料作物的栽培与油料加工技术结合起来考察,揭示了种植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,并总结了历史上人们对油料、油脂的利用途径,如用作食物、照明、饲料、肥料等方面。彭世奖《中国作物栽培简史》[26],概括性地论述了我国芝麻、油菜、花生的栽培历史。

文章来源:《粮食与油脂》 网址: http://www.lsyyz.cn/qikandaodu/2020/1117/430.html



上一篇: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改革与思考
下一篇:远去的土圆仓

粮食与油脂投稿 | 粮食与油脂编辑部| 粮食与油脂版面费 | 粮食与油脂论文发表 | 粮食与油脂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粮食与油脂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