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庄稼情思

来源:粮食与油脂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9-19 09:2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离开东北老家整整二十个春秋了。但至今,我仍会在梦中被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紧拥,在波涛般汹涌的绿色海洋,我看到了庄稼在田野里自由奔放的集体舞蹈,我嗅到了田野深处涌来的粮

离开东北老家整整二十个春秋了。但至今,我仍会在梦中被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紧拥,在波涛般汹涌的绿色海洋,我看到了庄稼在田野里自由奔放的集体舞蹈,我嗅到了田野深处涌来的粮食的芬芳。

玉 米

在东北广袤的田野上,玉米的踪影随处可见,不论土地是肥沃或贫瘠,它都可以发芽破土,顽强地扎下根须,向天空挺直身躯,直到奉献出金灿灿的粮食。在东北的土地上,玉米捧出的果实让劳碌的乡亲们备感欣慰。玉米养育了他们,也壮硕了他们的筋骨。所有庄稼人对玉米都怀有真切的感恩之情。

春天,在家乡的原野,几乎将近一半土地上,都摇曳着玉米婀娜多姿的身影。破土而出的玉米苗最初是两片娇嫩的叶子,然后渐渐地蓬勃起来,长高长壮,长成深不可测的玉米林,长成浪涛般起伏的青纱帐。在倾盆的暴雨中,每一株玉米都憋足了劲往上窜,向天空的方向眺望,向太阳的方向憧憬。故乡的玉米,就这样走进了热烈而活力四射的青春期。

当秋风拂过田野,当夏阳渐渐远去,故乡的青纱帐荡漾着一种醉人的成熟气息。当你走近玉米林,就会看到玉米像是一群年轻的母亲,在经历了饱含欢乐与痛苦的孕育后,无比骄傲地把稚儿紧紧地抱在怀中。你会看到每一株玉米茎杆中间,都长着一个甚至两个壮硕的玉米棒子。形如襁褓般玉米衣的上端,露出一排排牙齿般整齐的颗粒。当庄稼人马不停蹄地将玉米棒子一一掰下时,秋日已至,大雁南飞,这是颗粒归仓的丰收时节。玉米从田野来到了场院,来到了粮仓,来到了农家,来到了庄稼人的饭碗里。这是玉米辉煌的凯旋之旅,她们完成了对土地、对庄稼人的忠诚,然后又义不容辞的养育庄稼人的血肉之躯,年复一年,周而复始。

玉米是乡情的味道,也是亲情的味道。时逢青黄不接,母亲从房前屋后的院子里掰来青玉米,剥去嫩绿的胎衣,然后将嫩玉米棒子放到锅里煮,或丢进坑灶里烧烤。啃食满溢香甜的玉米,能抵挡好一阵的饥饿。当然,玉米还可以磨成面粉,做成浓稠的玉米粥或香喷喷玉米饼子。时至寒冬腊月,我和妹妹到河滩挖来半盆沙子,然后将晾在屋檐下的玉米棒子摘下一串脱粒,将坑灶里的火烧旺,在热锅里放进沙子和玉米粒。伴随一阵“噼噼啪啪”的爆响,我的口水流得老长,这也是我对爆米花最初的美妙体验。在故乡,作为主食的玉米经常出现在农家的餐桌上。那种朴素的甜软味道,一半源自泥土,一半源自庄稼人乐此不疲的艰辛劳作。

高 粱

在故乡,青纱帐是玉米和高粱共同编织成就的。成熟的高粱比人高出许多。清明前后,高粱种子就被庄稼人撒进了田野。她们在春天里吐翠,在夏天里拔节,在秋天里抽穗,这个过程就是粮食渐次成熟的过程。在暑热难耐的夏天,高大而稠密的高粱林里,拂荡着一种撩人魂魄的神秘气息。高粱同其他农作物一起,给平坦辽阔的原野披上了绿妆。骄傲的高粱有点鹤立鸡群,她们生长并守望在大地上,尽管不动声色却信心十足。只有起风的时候,高粱才发出唰唰的愉悦的声响,开始激情无限的大合唱。

秋天将尽的时候,我喜欢爬上梯子,伫立在自家的房顶上远眺,这是农家少年独有的快乐与满足。当大片大片的庄稼海浪般从天际漫及到眼底,我深深陶醉了。当我用痴迷的目光掠过绿涛的浪尖,我看到了高粱,看到了高粱笑红脸的不胜娇羞和无限妩媚的风情。这使我联想到美丽而能干的少女,当她们和如意郎君人约黄昏后时,肯定就是这番生动的模样,满脸绯红又难掩喜悦。我眼前的高粱林,经过拔节、扬花、抽穗的过程,头抵着头,脸贴着脸,在仰望天空的那一刻,一定放飞了所有的追逐和梦想!只是这脸火红火红的,就像爱美的村姑扑了大红的胭粉,像一场梦,像一首诗,又像一幅清澈秀丽的田园画。在自家的屋顶上,我就这样久久地眺望与遐思,仿佛我也是一株娉娉婷婷的高粱,在秋天绿色的海洋中,编织着成熟与饱满的梦想。

春播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。圆润饱满的高粱,堆满了农家的粮囤,尽管她是粗粮,却滋养了我们一家人。不论是母亲将高粱米煮成半稀不干的乱饭,还是煮成水捞的爽口水饭,亦或是磨成面粉包成大脚般表皮呈暗红色的高粱饺子,我都百吃不厌。我想我的皮肤之所以呈现健康的浅红色,应该得益和传承于家乡的高粱。就像身在异乡的我,时常梦见青纱帐,并迷失在无边无际的高大稠密的高粱林中,是源自我对土地和粮食虔诚的膜拜。

文章来源:《粮食与油脂》 网址: http://www.lsyyz.cn/qikandaodu/2020/0919/403.html



上一篇:35年前转口粮
下一篇:简单最好

粮食与油脂投稿 | 粮食与油脂编辑部| 粮食与油脂版面费 | 粮食与油脂论文发表 | 粮食与油脂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粮食与油脂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